我最喜爱的人生格言:实事求是——刘淇
刘淇是幸运的,当他走上武汉钢铁(集团)公司的领导岗位时,这个中国特大型企业已经享誉海内外,成为中国钢铁工业的支柱之一。
尽管如此,他并没有感到一丝的轻松,面对国际上钢铁工业的激烈竞争,面对国民经济飞速发展对钢铁生产的新的需求,企业本身的机制应如何转变,才能使武钢在改革开放的形势下,求得更大更快的发展,正是身为武钢带头人的刘淇之所思所想。
无论是担任武钢公司副总经理,还是1990年底坐上武钢的“第一把交椅”,刘淇始终倡导这样的企业精神:艰苦奋斗,团结协作,从严求实,改革创新。正是依靠这种精神,武钢得以不断发展,更上层楼,被树为我国钢铁工业的一面旗帜。1991年2月,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,向全国推广武钢走质量效益型道路的经验。
以科技为先导
60年代毕业于北京钢铁学院的刘淇,曾担任过大型高炉技术员、高炉工长、炉长、炼铁厂生产副厂长等职。多年从事技术工作的他,深深懂得科技进步对于企业生存所具有的重要意义。在制定企业发展的基本方针时,他总是把技术进步列入首要的战略位置。
具有国际70年代先进水平的1.7米轧机,是我国70年代最大的引进项目。80年代初在武钢建成投产后,如何最大限度地利用这一先进设备与技术,使其尽快发挥出应有的效益,是当时一个十分重大而紧迫的任务。公司领导与科技人员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钻研,制定出了“以新带老,以新促老”的方针,大胆地决定:消化引进技术,全面改造老厂,进行开发创新。
自这一决策确立并开始实施以来,武钢赢得了十分可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。公司以1.7米轧机为依托,在掌握消化231项引进专利和217项关键技术的基础上,共开发创新197项新工艺、新技术。其中47项达到国际80年代先进水平;共开发新产品89种,性能绝大部分接近国际同类产品水平;生产钢材2602万吨,实现利税94.45亿元。采用1.7米轧机轧制的钢材替代进口产品,节约外汇85亿美元,国内用户因差价受益达55亿元人民币。《武钢一米七轧机系统新技术的开发与创新》这一科技成果,曾荣获1990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。
以效益为目标
1987年,刘淇和公司其他领导开始积极推行厂长(经理)负责制。同时,又积极发挥党委和职代会的作用,确立了厂长(经理)在生产经营中的中心地位,党委的政治核心地位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,形成了一个“三位一体”的领导体制。
刘淇认为,企业改革的目的,是要解放生产力,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。企业吃国家的大锅饭,工人吃企业的大锅饭,这种情况不能再在武钢继续存在下去了。企业的改革,必须以调动职工积极性为前提。
改革开放以来,武钢曾先后推行过利润留成、上缴两税(产品税、所得税)、两费(固定资产占用费、流动资金占用费)的“一步利改税”和“二步利改税”办法。
1988年,刘淇坚决主张在其所属企业实行为期5年承包经营责任制。他说:“唯其如此,才能达到企业工资总额同实现利税挂钩,改进国家与企业的分配关系,调动职工的积极性。”
刘淇和公司其他领导大胆决策,在武钢内部,逐步推行由岗位工资和技术等级工资、效益工资、工龄工资组成的弹性结构工资制度。同时,在落实各种改革措施的过程中,始终坚持依靠广大职工,发挥职工的主人翁作用。
此外,企业还实行了劳动制度改革,部分推行合同工、轮换工制度,整顿劳动组织,合理安排富余人员,显著提高了劳动效率和工作效率。
通过深化改革,武钢公司已形成年产钢铁500万吨的综合生产能力。1992年销售收入100.7亿元,位居中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第7名。它所生产的板材占全国板材总量的19.1%。
与此同时,武钢还广泛实行了企业的横向联合,组建钢铁企业集团,实行对外开放经营,积极开拓国际市场,使公司具备进一步发展的条件和有利的外部环境。
以质量为中心
质量是企业的生命。
刘淇在基层工作的时候,已深深感受到质量的重要性,他曾亲眼看到过因为产品不合格,企业所蒙受的损失及所付出的代价。他经常对员工们说,没有产品质量,企业便丧失了赖以生存的基础,必须以质量求效益、求发展。
通过对美国、日本等大型钢铁企业的了解和对企业内部情况的调查,刘淇认为,要真正遵循“质量就是生命”的原则,必须坚持以质量为中心的现代化管理,必须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生产经营管理体系。
“七五”期间,武钢坚持推行以质量为中心的经营战略,将各二级厂矿和部、处、室,按照分解的质量职能系统地组织起来,使产品质量、服务质量的全过程及各个环节都处于受控状态。
公司对于产品,从原料进厂到成品出厂的全过程建立起了“一条龙”的质量保证体系,确保产品实物质量稳步提高。武钢坚持质量效益型发展战略,使企业获得了强大的生命力。“六五”“七五”10年前,共实现利税120亿元,向国家上缴了96亿元,企业新增固定资产27亿元。
有规矩才能成方圆。在刘淇的倡导下,武钢还加强以标准化为重点的基础工作,全公司建立起以产品标准化为核心的各类技术标准385个、供56个钢材品种执行的交货标准86个;建立了10类378项管理制度,并逐步上升为管理标准。公司还制定了多达23000多个岗位(工作)标准,实现了生产经营活动的制度化、规范化。
重视提高职工文化和技术业务素质,也是刘淇在武钢任职期间所重点抓的工作之一。“七五”期间,武钢累计培训职工22万人次,平均年培训率为33.2%。工程技术人员参加继续教育1.46万人次,平均每年3000人次,年进修率为20%。特别是在全面质量管理知识培训方面,受训人员多达23万人次。
质量管理的加强,促进了企业素质的提高。1990年,武钢晋升为国家一级企业,获得国家企业管理“金马奖”,并首批获得特大型企业质量管理奖。
最近,国务院批准了武钢的第二期承包方案。刘淇介绍说,武钢将继续进行大规模扩建改造,“八五”期间,将形成钢、铁年产“双七百”万吨的能力。
“武钢的14万职工有能力使企业在90年代跻身于国际先进钢铁企业的行列。”刘淇自信地说,“预计‘九五’期间,我们的钢、铁年产将突破‘双七百’万吨,向年产钢1000万吨的目标奋进。”
刘淇的奋斗业绩,赢得了社会的赞誉。他被推选为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,中共十三大代表。如今,他正在新的领导岗位上构思着火红的明天。